由《歌聲伴我心》導演基斯杜巴哈提亞﹝Christophe Barratier﹞最新編導的電影《巴黎夢劇院》﹝Paris 36, aka Faubourg 26﹞榮獲2009年法國電影奧斯卡”César Awards”5項大獎提名,包括最佳攝影﹝Best Cinematography﹞、最佳服裝設計﹝Best Costume Design﹞、最佳場景設計﹝Best Production Design﹞、最佳電影配樂﹝Best Music Written for a Film﹞及最佳音效﹝Best Sound﹞,加上《小企鵝大長征》《歌聲伴我心》法國金牌製作人積葵貝林﹝Jacques Perrin﹞及《歌聲伴我心》原班人馬攜手帶給觀眾另一温情鉅獻,以歌聲舞動人心。
電影發生在1935年的12月到1936年的7月,在法國東北部一個住滿勞動階級的小鎮,北郊新聲歌舞廳﹝ “The Chansonia” ﹞的老闆向黑道借高利貸,資金週轉不靈,不得不宣告歇業;在舞廳待了大半輩子的佩高﹝Pigoil﹞也就此失業。
但佩高的厄運還不止於此,因失業無力扶養相依為命的兒子祖祖,祖祖被社會局送回母親身邊。離別之際他向兒子承諾,一定會努力工作使兩人再團聚!為了生計,佩高說服劇場的兩個老同事米路﹝Milou﹞與積奇﹝Jacky﹞,三人下定決心一同努力重振北郊新聲歌舞廳。雖然大家的目的不同,但是在三人的努力下,再加上美麗神秘的歌舞女郎杜絲﹝Douce﹞,果然令劇場起死回生,可是好景不常,由於各人目標各異,經營不善及沒新意的劇目,令劇場再次面臨倒閉的危機!
儘管面臨如此棘手的問題,儘管前路茫茫,但佩高還是抱著打不倒的堅毅樂觀精神,再次為自己贏回工作與兒子… 友情、親情、手足情,通通在北郊新聲歌舞廳上演,你又怎能錯過!
創作意念
導演巴哈提亞繼《歌聲伴我心》之後,希望親自執筆創作電影劇本,因此他推卻不少執導電影的機會,專心致志他的劇本創作,希望藉著新的作品可以讓其他人對他刮目相看,讓別人知道他不但導演改編的作品出色,也能夠寫出很棒的劇本。這個時候,他記起電影公司有一個被擱置了十年的音樂劇企劃,這個音樂劇的背景是三、四十年代,構想來自法蘭湯馬士﹝Frank Thomas﹞、尚米修迪雲﹝Jean-Michel Derenne﹞及雲克韋拿﹝Reinhardt Wagner﹞,三人一直想找一個編劇將他們的構想及音樂化作故事,所以他們一拍即合,一同携手打造另一齣足以媲美《歌聲伴我心》的音樂電影,而湯馬士及韋拿也順理成章為這齣電影配樂。
當巴哈提亞於2005年夏天完成了《歌聲伴我心》的電影宣傳之後,便全心投入創作這個劇本,進行許多資料搜集,無論在歷史背景、甚至是美術設計方面也搜尋詳細的資料參考,再從湯馬士及韋拿的構想及音樂中抽取一些原素,創造一個全新的故事,就這樣電影中的音樂及故事骨幹便一步步建立起來,包括所有角色、面臨破產的音樂廳、父子情、兄弟情、愛情等等。
巴哈提亞希望這部集喜劇、音樂劇及戲劇於一身的電影易於入口,觀眾即使對當時的歷史背景沒有認識也能夠明白。他認為在創作過程最高難度的便是如何將幾個主人翁的故事融合得天衣無縫,雖然主線仍落在由謝勒尊諾 ﹝Gerard Jugnot﹞飾演的佩高身上,由他帶出身邊各人的故事,電影由他開始也由他結束。但另一方面,也要將各人的篇幅拿捏得宜,避免出現”大細超”的情況。幸運地,巴哈提亞得到《二捕曲》祖利安華柏雷﹝Julien Rappeneau﹞的幫助,從一開始諮詢他的意見到最後一同創作,都令巴哈提亞獲益不少。
電影背景
電影的背景設定為1935年至1937年的法國,當時正是法國 “人民前線”﹝popular front﹞運動高峰時期,法國社會上上下下開始了一系列的工人權益鬥爭運動,勞資關係變得空前緊張。在普遍的罷工和呼籲改革的壓力下,許多工人獲提高了福利及待遇。但是在很多地方,工人的待遇不但沒有提高,反而因為工廠的倒閉以及當時的經濟大蕭條而陷入更加艱苦的景况,北郊新聲歌舞廳也因此而陷入經營困難的困局,最終倒閉。
電影便是發生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幾個小人物的故事,輕快的音樂貫穿人事家事國事的細碎片段,窩心又戲味盎然。
製作及拍攝過程
電影並非全在法國取景,因為巴黎已不復舊貌,許多三、四十年代的建築物已拆卸,也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歌舞廳作實景,所以一定要在片厰重新搭建一個,也要另外建構其他場景,於是導演便找來《戲夢巴黎》尚華巴斯﹝Jean Rabasse﹞﹝ADC﹞幫忙。他們用了四個月的時間走遍西班牙、德國、保加利亞及羅馬尼亞等國家,最終選定捷克一個鄰近首都布拉格的地方進行搭建工程,因為那裡有足夠的技術支援,而且一切都在預算之內。
巴斯為此也做了不少資料搜集,他與巴哈提亞溝通十分良好,他們決定以Theatre de l’Aterlier 作為藍本,搭建第一個重要的場景 —- 北郊新聲歌舞廳。動員四百人,總共用了三個半月的時間完成這個450呎長的場景,當中包括150呎長的歌舞廳以及佩高和杜絲的公寓。他們在那裡逗留了六個月,電影大概九成都在那裡拍攝,只有少部分是在巴黎街頭取實景。
在搭建場景的同時,導演亦安排了戲中演員謝勒尊諾、哥洛維斯高尼拉﹝Clovis Cornilla﹞及卡美雷﹝Kad Merad﹞學習唱歌及跳舞,以應付一連串的歌舞表演,導演不求他們媲美專業人士的歌舞演出,只希望他們的演出自然已足夠,因為歌舞場面在這齣電影佔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在處理這些歌舞場面上,除了演員的高度配合之外,也考導演的功力,因為整個畫面難以文字表達,告訴每一個人如何演戲,當中牽涉很多人及動作,場面複雜度也較高,幸好最後也能夠順利完成。
角色介紹
導演巴哈提亞在創作劇本時,已決定由他於《歌聲伴我心》合作過的演員謝勒尊諾、哥洛維斯高尼拉及卡美雷分別飾演電影中的三位主角:佩高、米路及積奇。而謝勒尊諾就負責那個舉足輕重的角色,演出那個為兒子從懦弱變得堅強的佩高,也由他帶出與米路及積奇的手足兄弟之情。杜絲這個歌舞女郎的角色則由新人演出,劇組花了六個月遍尋美麗又唱得跳得的新人試鏡,最後才決定由羅娜雅妮薩狄﹝Nora Arnezeder﹞擔綱演出。巴哈提亞為杜絲這個角色花了不少功夫,除了選角用神,在創造這個角色時亦下了一番功夫,因為他本身是一位男士,其他角色他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經歷去創造,但女角就真的需要豐富的想像力,所以他也參考了不少意見,才成功創造出杜絲。
謝勒尊諾 飾演 佩高
佩高﹝謝勒尊諾飾﹞是北郊新聲歌舞廳的老臣子,但在歌舞廳破產後隨即失業,因此被逼與兒子祖祖﹝Maxence Perrin飾﹞分開。
謝勒尊諾是法國的資深演員,曾三度獲提名法國電影奧斯卡”César Awards”的最佳男主角,包括憑2004年的《歌聲伴我心》獲第三次的提名。而祖祖則是導演的堂弟,他五年前也有參與《歌聲伴我心》的演出。
哥洛維斯高尼拉 飾演 米路
相比之下,米路是個血氣方剛的小伙子,加入了工會希望能為工人謀福利,但後來為了幫助佩高早日與兒子重聚,所以加入了佩高的新劇團。
哥洛維斯高尼拉是另一位與導演在《歌聲伴我心》合作過的演員,他是法國的實力派演員,參與無數電影及電視的演出,亦曾兩次提名為法國電影奧斯卡 “César Awards”的最佳男配角,2005年更首次羸得這個獎項。
卡美雷 飾演 積奇
積奇自認很會模仿,加入佩高的新劇團,是希望增加自己表演的機會,可以一舉成名。
卡美雷出道時間雖然比較短,但也有不少電視及電影的作品,2007年第一次獲提名法國電影奧斯卡 “César Awards”的最佳男配角便已經贏得該個獎項。
07關於導演及監製
《歌聲伴我心》導演基斯杜巴哈提亞
導演基斯杜巴哈提亞有音樂天份,7歲便能夠演奏音樂,長大更進入巴黎音樂學校接受培訓。不過,從巴黎音樂學校畢業後, 巴哈提亞卻又放棄了音樂而改向影視圈發展,這和他的家庭背景和從小成長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他的母親是劇院演員,叔叔則是拿過兩次奧斯卡提名的著名法國電影人積葵貝林,也就是這部電影的監製,亦是他們繼《歌聲伴我心》的第二次合作。由於自少身邊的人都在談論著電影,所以巴哈提亞雖然富有音樂天賦,最後他還是選擇發展電影事業。剛開始時他只是到叔叔的電影公司参與發展劇本的工作,後來慢慢開始自編自導一些規模比較小的電影。2004年,他完成了讓他聲名大噪的《歌聲伴我心》,這套電影也讓他得到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最佳原創音樂的提名。
由於巴哈提亞的音樂背景,所以《歌聲伴我心》與《巴黎夢劇院》都是以音樂為主要題材:《歌聲伴我心》是童聲合唱,這次則是歌劇。電影中這種古典式舞台音樂也和巴哈提亞早年在唱詩班的經歷有關。
《小企鵝大長征》《歌聲伴我心》法國金牌製作人積葵貝林
積葵貝林於1957年開始參與電影演出,出色演技使他成為全歐洲家喻戶曉的男演員,並於1966年贏得威尼斯影展最佳演員獎。80年代起,除了演員身份,積葵貝林亦積極參與幕後製片工作,同樣表現出色!1975年由他所監製的《Black and White in Color》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而在1988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Nuovo Cinema Paradiso》中,他亦再度參與演出。2001年,他執導紀錄片《Traveling Birds》,電影和諧的音樂調子與大自然壯麗場景融合得天衣無縫,推出即廣受好評。2004年,他監製並親自演出深受觀眾喜愛的電影《歌聲伴我心》。 今年,他與導演再度攜手合作《Paris 36》,是繼《歌聲伴我心》之後另一齣動人之作。
《巴黎夢劇院》演職員表
《歌聲伴我心》積葵貝林/《歌聲伴我心》尼古拉斯曼維拿 呈獻
領銜主演: 《歌聲伴我心》謝勒尊諾 哥洛維斯高尼拉
《歌聲伴我心》卡美雷 羅娜雅妮薩狄
“巴黎夢劇院”
《歌聲伴我心》基斯杜巴哈提亞作品
主演: 《27個遺失的吻》皮亞李察 賓納皮亞當拿迪
《歌聲伴我心》麥辛貝林
編劇: 基斯杜巴哈提亞
改編及對白: 基斯杜巴哈提亞 《二捕曲》祖利安華柏雷
原創故事: 法蘭湯馬士 尚米修迪雲 雲克韋拿
音樂: 雲克韋拿
歌詞: 法蘭湯馬士
攝影: 湯史甸(AFC – ASC)
佈景: 《戲夢巴黎》尚華巴斯(ADC)
服裝: 嘉蓮莎菲
音響: 《錯過又如何》丹尼爾素連奴 《錯過又如何》羅曼達尼
雲遜高祖
第1助導: 《血腥洪流》維拉莉奧芬妮芝華
剪接: 《歌聲伴我心》尤斯迪舒湛斯
美術: 法蘭索斯夏美爾
監製: 《歌聲伴我心》積葵貝林 《歌聲伴我心》尼古拉斯曼維拿
聯合監製: 《歌聲伴我心》羅曼里格蘭
助理監製: 《鳥與夢飛行》基斯杜巴哈提亞
《香水-一個殺人者的故事》馬田摩薩高維茲 基斯頓碧諾斯徹
發行: 安樂影片有限公司
圖片集
[nggallery id=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