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亞洲電影大獎 頒發「亞洲電影終生成就獎」予香港著名導演許鞍華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正式宣布,第六屆亞洲電影大獎(下稱:大會)的「亞洲電影終生成就獎」得主為香港著名導演許鞍華,她是歷屆首位獲此殊榮的女性電影工作者。在七、八十年代,許鞍華已為香港電影界開拓先河,作品屢獲殊榮。初登大銀幕的周潤發和劉德華亦在她的作品中有突破性演出,為他們日後成功的影藝事業奠下基礎。時至今日,許鞍華導演仍然孜孜不倦地創作不輟,不單成功在主流電影中取得佳績,每齣電影的內容亦能發人深省。

亞洲電影大獎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表揚亞洲區表現出色的電影工作者,而第六屆亞洲電影大獎頒獎典禮將於2012 年3月19 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在原有的14個獎項外,大會今年亦增設3個特別獎項以鼓勵個別電影工作者及電影公司對亞洲電影的突出成就及貢獻,當中包括:亞洲電影終生成就獎、紀念楊德昌亞洲新秀大獎和2011年最高票房亞洲電影大獎。

歷屆亞洲電影大獎「亞洲電影終生成就獎」的得主都是世界知名的電影人,包括:日本著名導演山田洋次(YOJI Yamada),其「武士三部曲」(Samurai Trilogy)是他近期的代表作;印度殿堂級演員阿米塔布·巴沙坎(Amitabh BACHCHAN),以及香港最具影響力的監製、嘉禾娛樂事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創辦人鄒文懷先生。

許鞍華執導的作品中,早期多部探討社會邊緣人和新移民帶來的問題,已備受注目。1990年的半自傳式電影《客途秋恨》,雖然是一套家庭倫理電影,但深刻的描寫,卻引起觀眾的共鳴。此片同年獲選在康城影展的Un Certain Regard環節內放映。至於她近年執導的「天水圍系列」:《天水圍的日與夜》(2008)和《天水圍的夜與霧》(2009),探討香港本地家庭和新移民在生活上的衝突及對社會不滿的情緒。這兩部電影皆獲提名多個獎項,最後《天水圍的日與夜》榮獲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4項大獎,並且在第15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獲頒3個獎項。

許鞍華作品類型廣泛。1987年她改編武俠小說的《書劍恩仇錄》上下集,全程在中國內地拍攝,並悉數起用國內演員,開創香港電影先河;《投奔怒海》(1982) 政治色彩濃厚,甚具爭議,亦讓劉德華首次在大銀幕上綻放光芒;《撞到正》(1980)和《幽靈人間》(2001)屬黑色喜劇;《千言萬語》(1999)表達導演對政治、社會問題的關注。多年來,與許鞍華合作的皆是香港影壇的佼佼者,當中包括演員楊紫瓊小姐、梅艷芳小姐,以及名導演胡金銓先生。

許鞍華在新作《桃姐》(2011),與劉德華再度合作,並請來闊別銀幕多年的葉德嫻擔當女主角。憑著精湛的演技,葉德嫻勇奪今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女主角大獎。

大會的主辦單位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主席王英偉太平紳士表示:「許鞍華導演對香港電影的影響深遠。70年代末她已屬香港新浪潮一員猛將,在已有的電影類型上開創新猷,並創出全新的通俗電影類別,表達日漸形成的香港人身分。然而,她毫不自滿,繼續不斷創作。由1979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推出一部新作,而且每部作品質素都很出色。無論作品屬於什麼類型,許鞍華都得心應手──驚慄、文藝、喜劇、恐怖、歷史武俠、愛情浪漫,許鞍華都一一奉上,而且注入更豐富的元素。她代表了香港電影人夢寐以求的境界。此外,她積極推動香港的電影文化及發展。1993至2004年間,她出任香港電影導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並於2004至2006年間擔任主席一職。香港國際電影節協創會初期,她即出任副主席,對推動協會的發展與活動貢獻良多,我們在此致以萬二分的謝意。」

第六屆亞洲電影大獎的「亞洲電影終生成就獎」得主為香港著名導演許鞍華。

有關亞洲電影大獎 (AFA)

於2007年創辦的亞洲電影大獎 (Asian Film Awards,簡稱AFA),是首個為表揚亞洲電影業傑出人士而舉行的頒獎禮,亦是全球唯一一個讓全亞洲台前幕後精英聚首一堂的盛會,吸引業界及影迷的參與和注目。

亞洲電影大獎頒獎禮為一年一度的香港影視娛樂博覽的重點節目。世界知名的電影人和影星聚首一堂,精英雲集的頒獎禮大大促進地區性的文化交流,讓香港成為亞洲電影的奪目交匯點。

網址: www.asianfilmaward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