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關於 iPhone 價格可能因特朗普總統對中國徵收的高額關稅而上漲的擔憂越來越明顯。Apple 的大部分智能手機均在中國生產,一些分析師推測,額外的關稅可能使價格上漲超過 40%。這種情況已引發了某些消費者的恐慌性購買。不過,一份新的報告提供了一些希望,表明這種情況不一定會發生。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在一份投資者報告中(透過 AppleInsider 獲得)提議 Apple 可採取多項措施,以應對關稅影響而不必提高價格,同時保持盈利能力。正如其他地方所建議,Apple 可以加大在印度的生產,該國每年生產 3,000 萬至 4,000 萬部 iPhone,且所承受的關稅遠低於中國。摩根士丹利還建議,Apple 可以引導客戶選擇更昂貴且擁有更大存儲空間的型號,這些型號的利潤率更高,因此更能抵消關稅影響。
這兩種方案都並非易事,且這兩項策略 Apple 已有嘗試過。在此情況下,實際上更可能是加速原有計畫,而非全新啟動。Apple 一直在努力多樣化其供應鏈,部分是基於對中國工廠人權問題的考量,但這一過程相當緩慢。(Apple 亦在巴西生產部分 iPhone 以滿足當地需求,消息來源稱該生產規模也可能增加。)
在存儲升級方面,Apple 在 2023 年推出 iPhone 15 Pro Max 時採用了類似的策略,其入門級價格為 $1,199 / 約 HK$ 9,342,並配有 256GB 存儲空間,相較於 iPhone 14 Pro Max 的起始價 $1,099 / 約 HK$ 8,570 並配有 128GB 存儲。這樣實際上在每 GB 的價格上是「相同」,但要求客戶作為最低消費必須支出更多,從而提高了 iPhone 的平均售價。這對 Apple 來說是個利好消息,尤其是因為存儲的利潤率遠高於手機的利潤率。
目前尚不確定 Apple 是否會提高最低存儲配置,或僅專注於推廣 512GB 和 1TB 型號。摩根士丹利亦承認另一種方案,它雖涉及提高價格,但將透過引入長期融資選項和強調運營商合約來使顧客更易接受,尤其是在 iPhone 17 的發佈活動中。
當然,這並不是唯一的策略。Apple 也可以選擇短期內承擔利潤損失,或者向總統申請豁免。在了解更多有關 Apple 可採取的選項時,可參考如何處理特朗普的關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