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綱
電影《酒徒》乃根據香港著名作家劉以鬯的同名小說改編,時代背景為六十年代初的香港。一位藝術良心未泯的作家劉先生(張國柱 飾),在香港商品經濟鋪天蓋地的浪潮中,賣文為生,麻醉自我,絕望地墮入撰寫武俠小說和庸俗的「文學垃圾」來謀生的「夢魘」中。主人公經常喝酒麻醉自己,徘徊於醉與醒之間,但無法改變現實困境。
劉先生像浮萍一樣,不斷搬家。最初,他租住司馬夫婦的尾房,但房東只得十七歲的女兒司馬莉(郭善珩 飾),時常來引誘他,他因此而被房東趕走。他的紅顏知己張麗麗(江美儀 飾)經常在經濟上為他解困。然後,他搬到風韻猶存的王師奶(溫碧霞 飾)家。王師奶的丈夫是海員,每年只回家兩次;王師奶深閨寂寞,與劉先生一夜風流。劉先生礙於自尊,不願與她發展感情關係。同一時間,劉先生追逐酒色,認識年輕舞女楊露(蔣祖曼 飾);楊露對他頗有好感,結果卻下嫁經濟能力比他好的年輕舞客。最後,他搬到雷氏夫婦的房子。他終於交上好運,皆因他遇到慈祥的雷老太(韋偉 飾)。但他能否得到救贖,免於沉淪呢?
導演的話
六十年代初的香港,錢,錢,錢。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人們掙扎求存,或者冀望生活得更好,大家都很努力去掙錢,沒有人需要、或在乎嚴肅文學或藝術電影。人際關係大多建基於金錢,要不就毀於金錢的匱乏。
五十年後,仍然是錢,錢,錢。香港人在中央政府領導之下,對金錢依然有極大需求,甚至變本加厲,嚴肅作家或藝術導演的生存空間幾乎等於零。原著小說和電影都以上世紀六十年代為背景,但觀眾看著看著,就好像在看二十一世紀的人物和情節,例如那個欺騙劉先生的電影導演。
跟原著不同,電影有許多模稜兩可的曖昧筆觸:是與否,對或錯,男或女,醉或醒,生與死,真或假…
《酒徒》-香港首部「意識流」小說
《酒徒》原著小說由有「香港文壇教父」、「香港文學泰斗」之稱的作家劉以鬯編寫,是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成功在香港六十年代小說界中脫俗而出。雖然被視為難以改編成為電影的一部文學作品,卻終於被黃國兆拍成電影搬上大銀幕。
「意識流」(stream-of-consciousness),崛起於西方二十世紀初,與傳統的現實主義敘事方式不同,其故事不以既定的時間或空間順序展開敘述,而試圖記錄那些流經人物腦海、雜亂無章、不合邏輯卻又自成邏輯的意識流動軌跡。因此,意識流技巧以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為主要目的,人物的意識輻射到各種事物上,再由這些支離破碎的事物,反映出人物遭受各種剌激和壓力的心理特徵,這類故事通常都反映出角色在社會中的孤獨感與壓迫感。
電影資料
片名:《酒徒》
上映日期: 2010年11月25日
監製/編劇/導演:黃國兆
改編自 劉以鬯 同名小說
領銜主演:張國柱
主演:蔣祖曼、韋偉、郭善珩、江美儀、溫碧霞
特別演出:嚴浩、林超榮、張潛
攝影指導:鍾有添 (HKSC)
美術總監:黃仁逵
剪接:雪蓮
原創音樂:吳杰
策劃:梁伯強
製片:謝魯
副導演:陳偉强
執行導演:陳榮照
出品人:黄國兆、周展雄、黎文熹、王家華
監製:黄國兆、曹敬文、黎妙雪
資助:香港藝術發展局
電影資料